1. <table id="jrj33"><option id="jrj33"></option></table>
      1. 简述认知障碍疾病的数字诊疗

                作者:唐毅 周少炯 邢怡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認知障礙疾病是一類以持續性認知功能損害為核心,可能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減退、行為改變的綜合征。認知障礙病因多樣,常見病因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及精神分裂癥等。目前認知障礙疾病藥物治療選擇有限,且主要針對癡呆期患者。數字療法是一種新型非藥物手段,為認知障礙疾病的預防、診斷和干預提供了有效補充。我國將數字療法產品作為醫療器械軟件監管,分為獨立軟件和軟件組件兩種形式;依據風險程度,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醫療器械。

                認知數字療法是數字療法在認知障礙診療領域的創新應用。認知數字療法由軟件程序驅動,為認知障礙患者提供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數字化診療措施,包括數字化認知評估、預防、治療和管理等內容。認知數字療法可為正常人群和因老化、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系統疾病及其他系統性疾病導致的認知障礙人群提供認知篩查、輔助診斷,并針對受損的認知功能提供基于智能算法的輔助干預,完成數據的實時上傳和管理,促進醫院、社區、家庭、患者有效聯動。認知數字療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療成本,節省診治費用;提高疾病診療效率、增加患者可及性;優化疾病治療和管理方案、增強患者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
               
                認知障礙數字診療的臨床應用

                認知障礙數字診療在臨床可用于認知評估、認知干預和認知管理。

                在認知評估方面,數字診療的臨床應用包括計算機化認知評估、基于游戲和虛擬現實的認知評估、基于生理指標的認知評估等。

                計算機化認知評估 計算機化認知評估是各種標準神經心理測評在計算機框架下的數字化,常用的有CANTAB、BrainCheck,Brain Vitals、Neurotrack Cognitive Battery等。CANTAB針對視覺記憶,包括配對關聯學習、延遲匹配樣本、模式識別記憶和空間跨度四項測試,可預測主觀認知減退患者進展為MCI的風險。BrainCheck針對老化相關認知功能障礙評估。

                基于游戲和虛擬現實的認知評估 基于游戲和虛擬現實的認知評估根據被評估者執行任務的表現來評估認知功能,內容呈現結合美術、音樂、反饋或故事情節等形式,可針對性評估特定認知域或整體認知功能。有證據支持游戲和虛擬現實作為一種數字生物標志物,用于輕度認知障礙及癡呆患者的認知評估。

                基于生理指標的認知評估 認知障礙疾病早期出現的聽覺、視覺、眼動和步態等異常生理指標是潛在生物標志物,基于生理指標開發的測量范式能更客觀地進行認知障礙疾病的早期篩查。

                在認知干預方面,數字療法借助系統設計的計算機化認知訓練,或聯合使用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方法,針對認知域及其關聯腦網絡進行難度自適應訓練,通過實時反饋數據分析,對訓練劑量進行動態調節以及過程和效果的實時監測,達到預防或治療認知障礙的效果。不同認知干預方式可單獨或聯合應用,或與生活方式干預、血管危險因素干預等聯合應用。

                計算機化認知訓練 認知訓練指對不同認知域和認知加工過程進行訓練,以提升認知功能,增加認知儲備。隨著計算機化訓練方式的應用,計算機化認知訓練可針對被訓練者的不同認知水平動態調整訓練難度,以實現適應性訓練效果并提高被訓練者積極性。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指頭戴顯示器或身處一個立體空間的沉浸式虛擬環境,可搭建逼真的三維場景,提高干預對象的興趣和參與度,其沉浸式特征可實現高效的情景記憶訓練,提升健康老年人的視空間記憶。虛擬現實對精神分裂癥、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輕度認知障礙、主觀認知減退和腦血管病患者的整體認知功能均有明顯療效。

                危險因素干預 認知障礙相關危險因素包括運動、飲食、睡眠、高血壓、糖尿病、抑郁、吸煙、酗酒和物質使用障礙等。有效控制認知障礙危險因素可預防認知障礙。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已批準部分認知數字療法應用于臨床,如針對慢性睡眠障礙的數字化認知行為療法,可提供學習準備、睡眠窗口、行為干預、想法干預、睡眠教育和復發預防六大核心課程,改善患者睡眠;針對物質濫用的數字化認知行為療法,為患者制定物質使用障礙的戒斷計劃,對接干預并跟蹤隨訪。

                在認知管理方面,基于傳感器、攝像頭和可穿戴設備等信息通信技術的認知數字療法,可進行實時監測及認知輔助,是一種新型的認知管理手段,其主要載體為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等。

                實時監測技術 基于體動記錄儀、全球定位系統和攝像頭等認知監測技術可實時獲取客觀、可量化的生理行為數據,通過分析日常生理行為模式,監測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跟蹤療效。例如,步態周期、步長、步速等步態參數可預測認知障礙患者跌倒風險,評估步態康復療效;全球定位系統獲取的定位信息可監測癡呆患者的游蕩行為,預防迷路;經攝像頭獲取的活動參數,可監測認知障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認知輔助技術 認知輔助技術是指使用信息通信設備,協助認知障礙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管理日?;顒硬⒓訌姲踩?。認知輔助是認知障礙管理的重要手段,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輕護理負擔。例如,基于視頻、網絡和音頻等決策輔助工具能幫助認知障礙護理者進行護理決策;記憶輔助設備可被動地回顧已收集圖像,提升和輔助患者記憶。

                認知障礙疾病數字診療的現狀及展望

                各個國家和地區普遍將數字療法產品作為醫療器械管理,我國對數字療法的監管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目前,我國將數字療法產品作為醫療器械軟件監管,分為獨立軟件和軟件組件兩種形式;依據風險程度,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醫療器械。作為互聯網和數字健康高度融合發展的新型醫療科技成果,部分數字診療已被應用認知障礙疾病的臨床工作中,并獲得越來越多循證證據支撐。如何確保數字療法產品在合適的人群中被妥善使用、降低風險,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是監管部門和相關行業正在努力的方向。

                認知數字療法應關注四個方面。第一,認知數字療法的臨床驗證可適當納入影像、生物標記物類客觀指標,針對認知障礙的致病因素,實現特異性循證醫學臨床研究設計。第二,認知數字療法軟件驅動程序和硬件設計應以臨床有效為目標,充分考慮設備使用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服務人群的適用性以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融合的技術先進性,為患者提供智能個性化的數字診療服務。第三,建議依據數字療法的特點制定監管政策,對認知數字療法產品的臨床安全性、有效性和使用條件及分類進行有效監管。第四,認知數字療法可通過設置多級認知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5G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整合不同層級的診療資源,構建“醫院—社區—居家”一體化的疾病管理模式,實現醫療資源的高效、合理分配。

        (摘自中國食品藥品網)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1. <table id="jrj33"><option id="jrj33"></option></table>